為加速構建并完善生態質量監測網絡,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了《全國生態質量監測樣地設置方案》。依據該方案,在全國范圍內一共布設了16400個樣地,基本上達成了縣級行政單元的全覆蓋,有效彌補了地面生態質量監測方面的短板。再結合此前已經布設的171個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,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已初步建成。

這一消息是記者于10日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的。據相關介紹,樣地作為生態質量監測網絡的關鍵組成部分,其重點在于監測生態系統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、結構以及功能,同時也兼顧鳥類等其他生物類群的物種多樣性,能夠為遙感監測結果提供地面驗證以及精度評估。
全國樣地的布設覆蓋了八大生態系統類型,其中森林樣地有5551個、草地樣地2263個、濕地樣地543個、荒漠樣地395個、城鄉樣地2570個、農田樣地2069個、水體樣地2468個、海洋樣地541個。并且,在自然保護地、生態保護紅線、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要生態空間進行了加密布設,以此實現高水平監測對高效能生態保護監管的有力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