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5日,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會議傳來消息,該中心在生豬種業、綠色高效養殖、疫病防控這三大核心領域成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,為我國生豬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。

自2021年3月獲批成立以來,中心精準瞄準我國生豬產業長期存在的諸如生得少、死得多、長得慢、污染重等棘手難題,將靶向聚焦于種質資源開發、綠色高效養殖技術、重大疫病防控等關鍵技術環節,持續深入開展攻關工作,取得了突破性的重要進展,切實推動生豬產業發展邁向了新的臺階。
種業創新呈現多點開花態勢,瀕危豬種重獲生機
在生豬種業這一關鍵領域,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勇挑使命,積極主動作為。該中心率先成功構建起目前國內體系完善、覆蓋全面的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體系,并且打造出國內規模最大、存儲能力最強的地方豬遺傳資源冷凍保存庫,為地方豬種的保護與傳承筑牢了堅實的根基。中心開展了搶救性保護工作,讓羅盤山豬、渠溪豬等瀕危地方豬種得以保存;重新發現了已被宣告滅絕的內江豬豪桿嘴類群;還將處于“瀕臨滅絕”邊緣的五指山豬的保護等級提升為“安全”。與此同時,中心深入開展技術研發創新,成功開發出豬表型智能測定技術、豬肉質風味感官評價體系等10余項前沿新技術,構建起優質榮昌豬生產繁育體系,并且成功培育出海聆1號、山下黑豬、鄉下黑豬、龍民黑豬、天府黑豬等5個具有優良性狀和市場競爭力的地方豬新品種(配套系),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地方豬種資源庫,為生豬種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種源保障。
綠色養殖成效顯著,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輪驅動
在綠色高效養殖領域,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同樣成績斐然。通過深入研究與實踐,中心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飼料營養價值數據庫,建立起科學精準、高效實用的豬精準營養配方技術體系,為生豬養殖提供了更為合理、精準的營養供給方案。同時,中心大膽創新,成功攻克了非糧飼料資源菌酶協同發酵關鍵工藝技術難題,創制出腺苷七肽、超級葡萄糖氧化酶、淫羊藿提取物等5種新型飼料添加劑產品,有效提升了飼料的轉化利用率和養殖效益。此外,中心積極研發養殖糞污凈化處理和還田利用技術,成功推出5套具有針對性、實用性和高效性的技術方案,并且因地制宜,建立起適應西南丘陵地形復雜特點的精準高效種養循環模式,實現了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。在提升養殖經濟效益的同時,顯著降低了對環境的壓力和負面影響,真正做到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同發展、雙輪驅動,為我國生豬養殖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樹立了典范。
疫病防控成果豐碩,為健康養殖提供堅實保障
疫病防控工作一直是生豬養殖產業的關鍵所在,國家生豬創新中心在這一領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突破性成果。由中心自主研制的豬偽狂犬病變異株活疫苗成功獲得新獸藥證書,填補了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,為生豬疫病防控增添了有力的武器。同時,中心成功培育出中國首個中等體型實驗用豬新資源——“重牧實驗用榮昌豬”,并繁育形成了SPF榮昌豬核心群,為生豬疫病防控研究提供了優質、穩定的實驗動物模型。此外,中心積極開展技術研發創新,成功開發出可逆永生化骨髓間充質干細胞、永生化豬肺泡巨噬細胞等6種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產品,進一步完善了生豬疫病防控的技術手段和產品體系,為生豬健康養殖筑牢了堅實可靠的防線,有力保障了我國生豬產業的穩定發展和養殖效益的穩步提升。
中心負責人表示,未來,中心將堅定不移地持續優化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,全方位強化人才團隊建設與平臺支撐能力,持之以恒地深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,以科技創新為引領,加速賦能生豬產業發展,全面、系統、深入地推進各項建設工作,助力我國生豬產業朝著更高質量、更具效率、更可持續的方向穩步前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