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第四屆三亞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暨2025國際種業科技博覽會于海南省三亞市圓滿舉行。此次盛會吸引了30余位中外院士以及來自20多個國家的高層次專家參與,他們帶來了全球種業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。此外,還有60余位涉農大學校長、省級以上科研院所主要負責人參會,部分人員還作了主旨報告。

據悉,本屆大會國際嘉賓占比超30%,參會代表總數超過2000人。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種業領域的最新進展與熱點議題,進行了170余場精彩的專題報告,分享全球最新研究成果,為推動種業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思路和啟示。在為期3天的會議期間,大會設置了主論壇以及現代農業高峰論壇、水產種業論壇、大豆論壇、生物育種技術論壇、2025中國生豬數智育種論壇等多個專題論壇。這些論壇聚焦水稻、麥類、玉米、大豆、水產、生豬等多個種業領域,以及生物育種技術、智能育種、種業裝備等前沿技術方向,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研討。
大會期間還舉辦了第十三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頒獎儀式,對在農業科技領域作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進行了表彰。包括陳溫福、胡培松、錢前等在內的10名種業精英榮獲該獎項。除此之外,大會還舉辦了多項重要活動。其中,“十百千萬”工程“職”面未來 - 大學生風采大賽啟動儀式,旨在推動種業后備人才培養;“十百千萬”工程2024年度重點支持高校與戰略合作伙伴單位授牌儀式,表達了對支持與合作單位的充分認可和衷心感謝;北京奧瑞金農業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、北京農林科學院的合作開發簽約儀式,則有助于推動玉米改良增產,提升玉米種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。
值得關注的是,本屆大會同期舉辦的2025國際種業科技博覽會也收獲了豐碩成果。該博覽會吸引了眾多行業領軍企業、科研院所、科創機構參展,集中展示了一系列種業新品種、新技術、新模式和新裝備,如先進的分子育種實驗室設備、全自動分液封膜系統、種子精密檢測儀器等,全方位展現了我國在種質資源保護、育種創新能力、良種供應保障及核心企業研發成果等方面的最新進展。
本屆大會致力于匯聚全球智慧,著力打造國際化的種業交流合作高地。大會聚焦國內外種業創新前沿,通過多種形式全面展示并分享最新種業成果,深化國際間在技術研發、人才培養、產業升級等方面的合作,共同應對種業“卡脖子”挑戰,推進核心技術突破、人才隊伍建設、種業規范化管理等關鍵議題,進一步增強大會的國際影響力、行業引領力與產業推動力。
大會的成功舉辦,不僅為全球種業的發展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支持和推動,更為中國種業聯通世界、實現雙向開放搭建了重要橋梁,匯聚了全球資源,深度融入了全球種業創新網絡。同時,大會也將為推動種業全面振興、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、種源自主可控注入強大動力,為牢牢端穩“中國飯碗”奠定堅實基礎,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