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立春后的飲食,調味食材要以蔥、姜、蒜為主打,溫補開胃,吃出溫暖”。立春后的大蔥、韭菜等有溫補作用。韭菜可溫中下氣、調和臟腑;白胡椒能溫胃散寒,做韭菜炒雞蛋或韭菜餃子時加些白胡椒,能預防感冒。另外,板栗、核桃也是溫補脾胃、補腎強腰的好食材。
捂出溫暖--腰膝要暖
“春天不可薄衣,令人傷寒”,由冬入春,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需要適應,要適當捂一捂。“開春時節,氣溫有時會突然回冷,要捂好腰、肚、膝、腳這幾個部位”。腰為腎之府,是人體陽氣的根基。另外,人體下肢的血液循環相對較差,易受寒冷的侵襲,也要捂好。
按出溫暖--摩擦驅寒
“擦熱法簡單易行,能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關節畏寒怕冷的癥狀”。將雙手手掌心放在膝關節上,用合適的力度、均勻地進行摩擦,每天晚上50~100下,直至摩擦部位發紅、發熱,可給關節“加溫”。另外,搓搓腰眼處(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~4寸凹陷處),能溫暖腎陽,整個身體也會感覺熱乎起來。
民間尚有“開春寒”的說法,意思是說早春的時候氣溫依然時常低下。建議大家在春天的時候要多吃一些滋潤溫補的食物,這樣既能夠增強體質,還能夠有效的預防感冒等疾病。穿衣保暖尤其要注意保護關節,避免關節受寒引起疾病。